亚光股份:长期资金市场“小巨人”释放大能量

  2023年3月15日,浙江亚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董事长陈国华兴奋地敲响了上市钟,开启了长期资金市场的新征程。

  这声钟响,亚光股份等了20余年。“早在21世纪初,企业就谋划上市了。”在陈国华泛黄的笔记本上,有着第一次亚光股份上市工作会议的记录。亚光股份迈向长期资金市场的指向也很明显:加大研发投入和集聚人才!

  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成立于90年代的亚光股份,得益于研发投入的持续高速增加构建了先发优势,亚光股份逐步成为细分领域的先行者,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想要继续构建强大的研发能力,向长期资金市场借力是一条捷径。”陈国华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国华在温州永中农具机械厂任车间主任。面对时代的机遇,1996年他决定踏上创业之路,选择了制药装备行业。“当年,中国的制药装备行业技术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尤其是无菌药设备全部从欧美进口。”

  基于机械厂的工作经验以及强大的专研能力,陈国华聘请了机械设计高级工程师、技术权威丁积飞,于1996年创立了亚光机械,企业成立第二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胶塞清洗机,一改国内大部分制药厂用人工分序处理、效率低污染大的困境,也打破了国外进口的垄断。胶塞清洗机让亚光公司“一战成名”。

  从刚创立的七八人科研团队到逐步壮大,亚光公司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攻坚创新。继国内第一台胶塞清洗机后,2000年亚光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台过滤洗涤干燥机,同时独家起草过滤洗涤干燥机和胶塞清洗机的国家行业标准。

  制药装备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对技术创新、多学科知识融合和产品研制具有较高的要求。同行业的企业在资本的加持下,加速推动国产制药装备产业化升级,这让亚光公司感受到了“危机感”。“当时同行业有四五家企业都上市了,在人才、市场以及新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对公司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2015年,亚光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把历史家当全部梳理了一遍,将初创时期人员结构、技术结构不规范的瑕疵做调整。公司于2017年2月17日在新三板挂牌,并于2018年1月25日主动摘牌,为实现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积蓄力量。

  2023年2月,亚光股份收到证监会核发IPO批文,IPO所募资金被分别用于年产800台(套)化工及制药设备项目、年产50套MVR及相关节能环保产品建设项目。“研发能力是我们公司发展的重要的条件,科研人员光靠奖金、情怀等是无法长久留住的,需要依靠员工股权激励。”公司科研人员在员工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超过了25%,同时公司在上市后实施了利润分红计划,让员工共享公司上市成果。

  成功上市意味着一家公司具备了先进制造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市之后,亚光股份不断夯实基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优秀的提供制药工艺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交出了一份“硬核”成绩单:2020年~2022年,亚光股份研发费用分别为2130.44万元、2409.42万元和4105.15万元,2023年1月~9月,研发投入3300万元。

  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水平增长带来内生增长动力慢慢地加强。近两年研发出了翻转式过滤洗涤干燥机、热泵精馏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产品性能持续追赶国内外友商的同种类型的产品。目前,亚光股份拥有浙江省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乐恒节能拥有河北省工业公司研发中心,两家公司均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2年底,公司(含子公司)获授权专利207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8项。在近期和投入资金的人的互动中,亚光股份透露募投项目车间主体工程已完成建设,在准备材料报有关部门验收,预计达产时间为2024年。

  借由长期资金市场,亚光股份抓住了国家大力鼓励制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政策背景及市场迅速增加的契机。2020年至2022年,亚光股份营业收入分别是4.18亿元、4.84亿元、9.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49%、15.66%、89.33%,归母净利润三年的年复合增速达37.72%。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7.59亿元,同比增加3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3亿元,同比增加37.86%。

  如今,在制药装备领域,亚光股份成为专业的胶塞/铝盖清洗机和过滤洗涤干燥机设备制造商,自主研发的药用过滤洗涤干燥机销量位居行业首位;在节能环保设备领域,亚光股份研发的双级蒸汽离心压缩机在中药MVR浓缩领域的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如果说企业是一台四轮车,上市就像在车上添了一对翅膀,可以借力实现跳跃式发展。”陈国华说,上市是为了企业“加速跑”,不过发展的核心是企业经营好主业,发展的轮子还需要稳稳落地,要不然会翻车,“选择迈入长期资金市场就要坚定目标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地往前走,切忌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