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雷!包头、成都等地再现钢贸商“爆雷”事件目前涉案资金上亿单户最高被骗近千万…

  多地行业协会、商会发布风险提示书,提醒钢铁贸易企业注重防范风险,避免盲目交易。与此同时,一大批钢铁贸易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一场看不见的“重感冒”在钢铁贸易企业中流行开来。

  熬过了2023年的寒冬,进入2024年,凝聚在钢铁行业上空的“冷空气”却依然厚重。春节之后,成都、包头等地再度出现钢贸企业暴雷事件,单户最高涉及被骗近千万!市场传议纷纷。

  近日,包头钢贸市场爆出包头市玉仑钢铁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以收取冬储资源订货为由,收受多家贸易商预付款,但未交款至钢厂订货,现无法正常交货。

  据市场消息传闻,目前涉案资金达一个多亿,其中个别客户涉及近千万,后续是否还有非常多牵涉资金还在调查中。

  经钢之家网站初步预估,目前暴雷事件涉及钢材量按冬储价格测算约2.5万吨,结合2023年包头市场建筑钢材月均消费量35万吨,相当于影响月均消费量的7%, 虽然整体影响量不大,但更重要的是对贸易商的心态和市场整体氛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此外,据相关市场消息,四川钢贸商也出现暴雷风险。水钢在成都唯一代理商宝恩嘉创2023年因出现大额亏损,无法向债权人分红且也还不出钱,股东间矛盾升级,故其老板在2024春节前以远低于市场行情报价的冬储政策在成都市场进行圈钱堵窟窿。 据了解,本次冬储该公司累计预收了客户2万吨的货款,其中有40%的客户预付全款,60%的客户收货款总额的20%的保证金,该批冬储资源原约定3月底前交货,但因宝恩嘉创老板对其福建系借款人“不分红、不还钱”躺平行为让其在福建系圈内曝光,成都市场各商家在开工后陆续得知此事,此事才得以全面曝光。据了解,目前水钢在成都的代理商已变更为其它商家,该公司实际库存只有1万吨左右(这1万吨的采购款是其向福建圈内借款而来),现在差客户1万的货,直接损失约4000万左右。

  近年来钢材行情一路下行,钢铁贸易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一大批钢贸企业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市场信心日益受挫。对于钢贸商来说,在近两年行情走势不佳的情况下,贸易商除了要忧心价格出货的压力,还要时刻注意经营销售过程中的风险,市场信心日益受挫。

  此次暴雷事件,也是给钢铁贸易行业再次敲响警钟,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与资质信誉好的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与陌生单位合作之前,要仔细认真调查企业的资信,把防范风险放在首要位置,一旦有拖欠货款的行为,要主动寻求法律援助保护自身的利益。总之,利润可以少些,但控风险应放在首要位置,守住钱袋子,养精蓄锐,等待“春天”的来临。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钢铁贸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业爆雷,主要是房企销售回款不畅、融资受到限制,特别是民营房企资金面极度紧张,项目拖欠工程款的情况较为频繁,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较大冲击。层层传导之下,也涉及到了部分钢贸商。”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何建辉说。

  对于钢贸商来说,盈利通常来自于低买高卖,模式相对单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增大,叠加疫情扰动、美元走强等因素冲击,钢价运行重心逐渐下移。在大的下行周期中,钢贸商整体处境相对艰难,投机性需求受到抑制,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变弱,而下游用户违约也给诚信经营体系带来冲击。

  自去年8月以来,市场陆续集中爆出了一批进入破产清算的钢铁贸易企业。此外,去年至今,陆续还有一大批钢铁贸易企业面临着钢价下跌、销量下行、困难等危机,自身发展步履维艰。近日成都、包头等地再现钢贸商圈钱跑路、拖欠钢材款项不还事件,给大家的资金安全再度敲响了警钟。

  钢材市场人心惶惶,无心交易。此起彼伏的暴雷背后,其实是部分钢贸商玩转圈货、玩空单的行业乱象所致。2023年以来,钢贸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生存现状陷入到较为艰难的状态,系统性危机逐步逼近,钢贸商似乎已到悬崖边缘。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当钢贸商面临存亡之际,就容易病急乱投医、铤而走险,盲目投机、被迫暴雷,因此导致转圈、空单等乱象席卷泛滥。

  中钢网高级分析师吕克强表示,2023年以来,整个钢铁的需求恢复没有到达预期,终端市场对钢材消化很弱,做为中间商的钢贸老板们迫于生存压力,从而铤而走险,不重视风险的情况下,在行业内部开始内卷。

  对此,吕克强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首先是钢材需求结构的改变。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用钢占钢材料消费比例持续下降,2022年底已降至30%以下。用钢主力严重萎缩,导致钢贸商出货量严重下跌,公司收益下滑明显。“建筑钢材一直是中国钢材消费结构的主力,占比高达55.1%,其次是机械制造、汽车和船舶用钢,分别占比约19.3%、6.6%和3.6%。然而,当前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三大市场均面临需求萎缩的挑战。”

  其次是行业身处深度调整周期。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降碳减排政策,钢铁产业做为重要的减排目标,整个产业链都在深度转型和升级,那么在这过程中,钢铁产业上下游的成本、供需等环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错配。

  然后是钢贸商的投机心理。暴雷的钢铁贸易企业的负责人都有强烈的投机心理,总感觉自己会是“幸运儿”。但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你看对方的蝇头小利,对方看的是你的本金!”最终大家都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谁也逃不了。

  时下,对于钢铁贸易企业来说,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也是“大浪淘沙”、“逆水行舟”、“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更是展现新机遇和新希望曙光的关键时期。

  此时此刻,贸易商们的表现各异:有的在迷茫,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开始转行,有的改变主业……。

  然而,如何坚守钢贸这一阵地?怎样破解摆在眼前的经营困境?这成为正在经历寒冬的钢铁贸易企业在2024年面临的最大难题,而这也关系着它们的生死存亡。

  2023年8月17日,《中国冶金报》就当时市场上钢贸商集中暴雷事件专访了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他当时就对钢铁贸易企业“爆雷”事件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抵御这类风险的“良方”:

  “如果自身免疫力较弱,就容易生大病。”陈雷鸣这样形容当前“爆雷”的钢贸企业。他认为,钢贸商“爆雷”事件,由内部、外部因素共同导致。

  陈雷鸣解释道,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全球经济下行,通胀压力增大,需求乏力,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给大宗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一方面,国内供给强于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明显减弱,特别是住房需求进入相对低点。

  “对于贸易商来说,在生存艰难时有人就会饥不择食,这样一个时间段就容易上当受骗。”陈雷鸣介绍,从近期他与地方行业协会的交流情况去看,个别地方甚至会出现“假国企”行骗事件。

  他特别提到:“一些中小型钢铁贸易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具体经营中往往是‘老板说了算’,‘拍脑袋’决策,凭感情用事,加大了风险。”

  “外病内治。”在陈雷鸣看来,这是此次“爆雷”事件提醒钢铁贸易企业要采取补救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他认为,一家公司能否抵御外部“风寒”,关键是要看这家企业有没有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 一套科学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只有按照制度管理,按规则办事,让系统监管,把各环节、各关卡的风险点都纳入风险管理体系,各有关人员把职责落实到位,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他说道。

  陈雷鸣表示,当前,钢铁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兼并重组的力度不断加大,“强者愈强”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愈发凸显。“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对头部企业来说,危机带来的也许是机会,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可能就比较难受了。”他表示。

  钢贸企业大概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企业,另一类是多年来靠“一买一卖”、搬砖头、博差价赚钱的贸易商。“市场上90%的企业都是后者。这类企业以前往往凭经验进出货,靠着过去市场信息化程度不高、价格不透明、还存在很多盲点的时候赚了点钱。但现在整个业态都变了,钢企经营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再想靠博差价赚钱是生存不了的。”陈雷鸣接着说,“让这些小企业去转型,怎么转?根本就没地方转。”

  “所以,最近看到地方法院对一些钢铁贸易企业进行破产清算,这是很正常的,也许以后会越来越多。这也是市场在遇到危机时的自我调节机制。”陈雷鸣表示,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2/3的钢贸企业被淘汰。

  “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了长期的、深度的战略转型期、资源重组期、业态调整期、模式重构期。此次‘爆雷’事件并非没有益处,或许将在推动钢铁流通行业步入理性发展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陈雷鸣坦言,“谁也不愿意被骗,但发生了这样的事,是不是要想着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像一个人感冒之后,是不是要想办法提高自身免疫力?”

  “过去大家都打价格战,我们称之为踩踏式的恶性竞争,现在这种情况依然存在。通过市场自我淘汰机制,把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逐渐淘汰,让那些规范企业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陈雷鸣认为,长远来看,这对整个行业的理性、科学、高质量发展是好事。

  从如此竞争中生存下来的钢贸企业具备哪些特点?他认为,首先是头部企业,他们是规模在1000万吨~5000万吨的现代综合性流通企业,其特点为:一是体量巨大,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较为紧密,已成为链接上下游的重要一环。二是企业自身供应链生态圈体系较为完善,上联钢厂、下接终端,除了贸易、仓储、物流、加工等全链条布局外,这类企业还会设立各级子公司,在全国甚至全球进行业务布局。这类企业的生态圈比较完善,在整个产业链中扎根很深。三是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在某些领域是无可替代的“领头羊”“独角兽”。四是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资金有效利用率、管理体系建设、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等都走在前列。

  其次就是那些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具备独特优势,精加工、深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或是在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平台建设方面较为成功的企业。这些企业同样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所有特点和风险管理优势。

  中小型钢贸企业可以从头部企业身上学到哪些抵御风险的本领?陈雷鸣对此表示,头部企业的体制机制、管理架构是完全按照现代企业打造的,就像盖高楼一样,头部企业的根基打得很深、很扎实。这是值得中小型钢贸企业首先学习的地方。头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较为完善。同时,头部企业往往有一套完整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避免采购、销售、财务等环节的信息不对称,防止出现“不该付的钱付了,不该出的货出了”的现象。

  “有些中型企业虽然体量小,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类企业的架构也值得小型企业学习借鉴。”陈雷鸣补充道。

  去年八月钢贸商集中‘爆雷’事件发生后,全国多地行业组织都发出了风险警示,这是行业组织负责任的表现。 陈雷鸣认为,“行业组织第一时间站出来,发出风险预警,让还没有发现风险的企业认识到这样做是有风险的,这种做法值得赞扬。”

  陈雷鸣表示,行业组织要积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尤其是要聚焦供应链建设。“在我国经济和行业业态发生重大转变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定位、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模式。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球的高度看中国、站在中国的高度看行业、站在行业的高度看企业,然后再对公司进行重新定位,重新思考‘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干’等问题。”陈雷鸣提出,目前,国家极其重视供应链建设,强调“强链”“补链”“延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国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进。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进一步思考,自身在整个供应链上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深度融入供应链建设、加入供应链大循环?”陈雷鸣强调,企业要重新定位,找准发展优势,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彻底实现转型升级。

  此外,陈雷鸣指出,行业组织要积极推进信用建设。“行业组织要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做文章,把信用好的企业按照国家标准标注出来,通过国家标准、行业组织背书,把这些企业列入白名单。”据他介绍,已有不少企业反馈信用评价机制在企业参与招投标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行业组织在推动钢铁行业理性、科学、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风险预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信用建设以及重视流通企业的关键作用,行业组织将助力钢铁行业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钢铁产业主要以钢铁企业为主导,钢铁贸易企业往往被认为是“依附于钢铁企业”的角色。在当前形势下,钢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维。在构建供应链的过程中,流通企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钢铁企业的合作伙伴。钢铁企业要真正把流通企业看作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陈雷鸣认为,钢铁企业要重新定位与流通企业的合作关系,认识到流通企业的价值。

  “市场经济是什么?就是商品流通,只有流通才能产生新价值。”陈雷鸣进一步表示,“供应链的最高境界是上、中、下游战略协同。在这种模式下,上、中、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同面对市场,钢铁企业获取相应的价值,流通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对钢铁企业来说,有利于减少库存、提高效率和率。”

  “作为供应链的龙头,钢铁企业要重视流通企业,重视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和价值链的重塑,这样才能共同面对危机。”他说道。

  一是守心。企业不要太悲观,要看到希望,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要坚定信心,相信行业通过这一轮调整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是守业。“千万别看钢铁行业形势不好,就去投资其他行业。目前来看,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要尽全力熬过‘寒冬’。”陈雷鸣表示。

  三是守成。“越是在这种时候,企业越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人员培训、数字化转型等方式练好内功。”陈雷鸣认为,当前形势正是企业“练好内功”“强身健体”的机会。对头部企业来说,当前是推动兼并重组的良机;对中小企业来说,仍要以“守”为主。“守住阵地,守住钱袋子,养精蓄锐,蓄势待发,当‘春天’再次来临,就能抓住机遇、再创佳绩。”他说道。

  总之,当下钢铁行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长期的、深度的战略转型、资源重组、业态调整、模式重构期。行业频频“爆雷”事件必定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钢铁贸易企业 要高度重视,理性看待,清醒面对,主动出击,危中求机,危中求变,不仅仅 要理性面对外部风险,更要把控好内部风险,练好内功,携手走过严冬,迎来新的春天。

  超高规格、千人规模、40+顶尖专家、实战大咖出席、聚焦8大热议话题…尽在这场开年盛会!

  加速产业聚链成群!上海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

  证监会回复两会提案:支持实体企业通过仓单融资,快速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

  虚假贸易、隐瞒关联交易等违法违规,股东长期占款近13亿,ST华铁收函及相关责任人将迎监管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