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禁限塑”全解读③|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几乎随处可见,它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却也带来了“白色污染”。2024年1月1日,《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正式施行,“禁限塑”从此有法可依。如何更好地推动法规落地?如何防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即日起,大河网策划推出《河南“禁限塑”全解读》系列报道,多角度解读河南“禁限塑”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河南贡献力量。

  2024年1月1日起,《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正式施行,这会给河南的邮政快递行业带来哪些影响?该行业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法规实施?记者做了采访。

  快递行业是塑料制品消耗“大户”

  河南积极做出响应减塑降塑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进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快递包装年耗用量惊人,2022年共消耗包装箱约99.22亿个、胶带约169.85亿米,这些海量包装垃圾可以摆满近20万个足球场。

  河南是全国快递大省。国家邮政管理局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份,河南省快递业务量在全国排第六位。

  在郑州市金水区经一路中国邮政网点,记者看到快递员将快递循环箱带回揽投部,这些快递循环箱将被使用到下次快递任务中。这一举措折射出河南省邮政分公司(以下简称“河南邮政”)在推动绿色邮件快递纸箱塑料包装上的创新。

  河南邮政营业网点工作人员正在回收快递纸箱塑料包装(河南日报资料图)

  据河南邮政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近年来,河南邮政推出了多种绿色包装,如类型多样的轻装箱、免胶带纸箱、可循环箱,可降解塑料包装袋、可降解胶带等。采用宽45毫米及以下“瘦身”胶带封装,使用一字、十字等打包法,既让包装减量,又达到美观牢固、寄递安全的效果。

  极兔快递河南品牌负责人陈茜称,在包装减量化方面,河南极兔速递积极做出响应“胶带瘦身”计划,优先采购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相关规定的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于2021年12月底封装比例已达100%。在包装循环化方面,极兔采用了循环中转袋、循环快递箱、快递回收箱等。极兔在河南全省转运中心每天投入循环中转袋超17万个,其中循环中转袋出港使用率为99.7%,进港使用率为99.5%。

  “近年来,顺丰用于减量化包装、循环化包装等绿色包装的研发费用高达5500万元。”河南顺丰公共事务部经理董淼介绍,其中,减量化低粘胶纸投放试点逾1万卷;包材精细化改型,减少原纸使用约3.4万吨,减少塑料使用约6200吨;34款包材的无底纸化研发,预计可减少约50%的纸张用量。

  推进快递行业绿色环保循环使用

  为推进快递行业绿色环保,我省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出台各项“绿色方案”,如《推动全省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邮政快递领域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河南省邮政快递领域商品过度包装治理实施方案》等,对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工作进行安排,指导各地按照“四化”即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原则,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

  中国邮政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河南省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二级调研员陈宏敏介绍,为推进绿色环保循环使用,河南邮政快递业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2023年河南制定了全省行业生态环保“9254”工程;连续两年举办邮政快递绿色包装、设备展览会及相关论坛等;组织邮政业用品用具年度抽样检测,对快递包装袋、集装袋、胶带等品类进行普检和重点抽检,确保快递包装产品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督促寄递企业杜绝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使用,带领企业采购使用环保包装材料等。

  “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成效比较显著。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省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98%以上,使用可循环快递纸箱塑料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6101.86万件,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波纹纸箱5979.46万个。”陈宏敏说。

  让快递包裹“绿”起来

  河南立法禁止这类塑料制品使用

  快递行业是塑料制品消耗的大户,河南作为物流大省,要加速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循环使用,让快递包裹“绿”起来。

  近日出台的《河南省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名录》提出,郑州、洛阳、濮阳、许昌的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到2025年年底,全省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

  未来,河南快递行业怎么样发展?陈宏敏介绍,法规出台后,河南将广泛宣传普及,指导各企业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电子屏及企业内部培训等途径宣传行业禁限塑要求,提高从业人员应知、应会水平。

  同时,全省邮政管理部门将按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双随机 一公开”检查,依法查处邮政快递领域违反禁限塑规定的行为,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指导企业及时整改。还将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进一步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形成协同治理的工作局面。(李连凡)